第17弹 在华日资企业的停业、关闭动向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26日

 

 2023年,中国吸引的外商投资额为1632.5亿美元(同比下降13.7%),这是近10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在全球经济低迷、各国加强供应链安全保障措施、中国劳动力等成本上升、中国市场增长放缓以及中美贸易战等背景下,外资企业在中国国内关闭工厂或撤出业务的消息越来越多。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次调查针对我司截至2023年3月掌握的在华日资企业(23,202家※1),统计了截至2025年2月停业或关闭的企业。停业或关闭的判断标准基于企业登记信息中的企业状态(注销、停业、关闭)以及年度报告中的企业状态(停业、关闭、清算)。

 调查结果显示,停业或关闭的日资企业达到2,163家,占日资企业整体的9.3%。

※1 在中国全境登记的由日本企业出资的中国企业及其集团企业(将持股比例50%以上的公司及其控股公司(50%以上)视为集团公司)。由于无法进行营利活动的代表处(※2)难以判断是否停业或关闭,因此除外。

※2 代表处是指在中国登记的外国企业法人类型之一,与一般企业不同,其被禁止进行营利活动。

各行业的停业和关闭动向

 对停业或关闭的日资企业按行业进行统计后发现,“批发业”(停业或关闭企业数521家)占比最高,其次是“零售业”(473家),第三位是“商务服务业”(284家)。(表1)这一结果与日资企业按行业的进驻数量(第五弹:中国日资企业的行业分布排名)基本成正比。另一方面,在第五弹中,进驻企业数量进入前十的汽车制造业(停业或关闭率3.3%)和金属制品业(4.8%)并未进入表1的排名,可见其停业或关闭率相对较低。在停业或关闭数量排名前十的行业中,餐饮业(19.2%)和零售业(21.4%)的停业或关闭率尤为突出。

表1 在华日资企业按行业停业或关闭企业数量排名

※停业率=停工企业数/行业企业数

 此外,针对停业或关闭的日资企业,根据其与日本母公司关联的企业数量进行了排名。(表2)

 

 “罗森”以关闭202家(店铺)位居榜首,其次是“7-11” (62家)和“Benesse” (56家)。这一结果也大致与按母公司的进驻企业数量(进入中国的日资企业关联企业数量排名)成正比。另一方面,在“关联企业数量排名”中进入前十的“迅销集团”(停业或关闭企业数15家)、 “三菱电机”(1家)和“日立楼宇系统”(3家)并未进入表2的排名,可见其停业或关闭率较低。在停业或关闭数量排名前十的企业中,零售业3家、餐饮业3家,这两个行业的企业停业或关闭数量较多。

 表2 在华日资企业按母公司停业或关闭企业数量排名

 在零售业和餐饮业中,许多企业采用连锁经营模式,同时这些行业容易受到消费者偏好和流行趋势的影响。由于区域经济衰退或消费者流动,店铺的关闭和搬迁频繁发生,从而导致登记上的停业或关闭数量增加。

各地区日资企业的停业和关闭动向

 针对停业或关闭的日资企业,对其地域分布进行调查后发现,“上海市”(停业或关闭企业数561家)占比最高,其次是“广东省”(245家)和“江苏省”(245家)。这一结果也与按地区的进驻企业数量(第六弹:中国日资企业的地域分布排名)成正比。然而,在前十地区中,四川省(停业或关闭率15.5%)和重庆市(15.5%)的停业或关闭率尤为突出。(表3)

表3 在华日资企业按地区停业或关闭企业数量排名

 这是由于这些地区的日资企业行业构成偏向零售业和餐饮业所致。分布在四川省的日资企业中,约一半(46.5%)为零售业和餐饮业,重庆市的零售业和餐饮业占比也达到40.7%,因此停业或关闭率较高。

停业或关闭企业的注册资本规模

 注册资本是衡量企业规模和可靠性的重要指标。针对已注册资本的停业或关闭企业711家※3,统计其金额分布后发现,100万元至500万元(272家)占比最高,其次是1000万元至5000万元(148家),500万元至1000万元(88家)。按注册资本划分的停业或关闭率显示,资金规模较小的企业更容易停业或关闭。(表4)

※3 分支机构或分公司没有注册资本。

 

表4 在华日资企业按注册资本划分的停业或关闭企业数量

员工数量较多的停业或关闭企业

 虽然大规模企业的停业或关闭案例较少,但其影响人数较多,对当地经济和失业率也会产生较大影响。在此,针对停业或关闭企业在停业或关闭前提交的年度报告中记载了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当地员工数量)的1,903家企业,根据其与日本母公司关联的员工数量进行了排名。(表5)排名第一的是“小松制作所”(停业或关闭企业数4家,员工数1,045人),其次是“矢崎总业”(3家,899人),第三位是“酒伊编织”(1家,713人)。“小松制作所”缩小了在中国建筑机械生产的部分产能,并分别整合了山东省济宁市的两家工厂和江苏省常州市的两家工厂。“矢崎总业”由于主要客户——国内汽车的销量受新能源汽车影响逐渐下降,导致线束订单减少,决定逐步关闭位于广东省汕头的澄海工厂,并将其产能整合到汕头的其他工厂。“酒伊编织”则将位于苏州的服装工厂转移至越南。

表5 在华日资企业按母公司划分的停业或关闭企业员工数量排名

停业或关闭企业的黑名单情况

 黑名单是指中国各级人民法院(法院)公布的未履行赔偿金支付等义务的被执行人名单,即“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被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将受到限制,包括无法参与政府招标、获得银行融资,以及行政审批、政府支持、市场准入、资格认证等公共机构手续。此外,资产可能被冻结,并面临严厉的惩戒措施,导致正常经营困难,许多企业实质上被迫停业或关闭(第八弹:被列入中国黑名单的日资企业)。针对停业或关闭的日资企业,确认其是否被列入黑名单后发现,13家企业(占停业或关闭企业总数的0.6%)被列入黑名单,这一比例是日资企业整体(0.16%)的4倍。由于被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停业或关闭率较高,因此确实交易对象是否被列入黑名单至关重要。 

总结

 在华日资企业的停业或关闭是由市场变化、成本上升、中美关系影响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特别是零售业和餐饮业的停业或关闭率较高,从地区来看,四川省和重庆市的风险尤为突出。此外,注册资本较少的企业更容易撤资,而被列入黑名单的企业需要特别关注。基于这些数据,日资企业需要谨慎评估未来的中国市场战略,并适应商业环境的变化。

[实施概要]

・调查名称:中国日资企业的停业动向
・调查方法:根据中国日资企业的法人登记信息
・调查对象数据更新时间:2025年2月公开的法人登记信息
・调查对象企业:在中国全境登记的日本企业出资的中国企业及其集团企业(以股票持有率50%以上的公司及其公司支配的公司(50%以上)为集团公司)中,到2025年2月为止停产的企业
・调查对象企业数:2,163家

※“中国日资企业数据库”是指利墨独自收集的、在中国全境登记的日本企业出资的中国企业及其下属企业与日本母公司信息相关联的数据库。

※ 调查中使用的中国法人登记信息是2023年3月公开的信息,根据企业的申报状况等,可能与最新的信息不同。

利墨在中国提供中日两种语言的云办公系统、e-learning系统、中国企业信用管理服务,支持公司内部信息共享、员工教育和客户管理,在管理方面为日资企业提供支持。若未来考虑在中国扩大业务的话,欢迎垂询。

同时,从2024年6月26日,为了满足广大客户的需求,我们上线了全新服务「在华日企攻略Monster」。在华日企攻略Monster是一项可以提取进入中国全境的日资企业数据的服务。通过选择业务内容、资本、日本母公司等的提取条件,可以提取符合条件的企业。此服务利用本公司独自的日资企业DB,可以提供在其他公司无法获取的日资企业的正确的信息。

如果您未来想要在中国扩大业务,欢迎您前来咨询。

资料下载 说明会一览